音响器材的更换率和淘汰率是较高的。在消费理念上,音响器材与轿车或其他交通工具在市场消费流通特性上是较为相似的,音响器材除了免征各项税费以及办理行车、驾驶执照外,其余的消费理念以及使用上的折旧换算都大同小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二手音响器材就像二手汽车一样出现的机会越来越多,现在国内市场上“HiFi二手器材”的买卖也较为活跃。对于许多初入门的音响烧友或是想升级的发烧友而言,选择二手器材是一条相当不错的想法。
我国的音响二手市场的启蒙约在80年代中后期,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一些出国人员或探亲人员带回来较受欢迎的如建伍、先锋等东洋进口组合音响。这些产品在今天已不堪一听,然而,因当年在国内流通的数量有限,而且当时这些组合音响能满足国人追求豪华大型的心理而造成奇货可居的局面,那时的二手音响市场仍以少数“圈内人”为主。综合来讲,二手市场的器材来源不外于下列几种途径:
1.因升级或换机而不使用形成的二手器材。这类的二手器材在二手市场中是主流。每年国内三四亿元的音响器材交易,所带出的二手器材至少也有三四千万元之多,单是这类器材已让二手市场基本上有“黑云压城”之势,再加上音响商从国外进口的二手机,已达到“水到渠成”的阶段。
2.商家过时的产品。这些在外观以及功能上几乎都与新品一样的二手器材是商家销售不佳或是推广不利所剩余的新品,商家对这些新品的处理方式大多数是用打折或特价或将其以接近或低于进价成本的价格转卖给二手专门店。现在国内沿海地区也有一些贸易商专门从香港及美国、西欧和日本进口这种器材到国内,并以“新品”方式销售,如不过于追求型号以及外观,这种“全新的二手机”可靠性还是很高的。
3.在二手市场上有一种较为特殊的产品,那就是一些动手派的烧友组装的套件成品,如果生产者是高手而且测试仪器齐全,那这类“二手产品”基本上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假如对方是一位初学者,那对这种产品还少碰为妙。
4.二手器材中还有厂商因生产过程中品质有问题的新品。这种二手器材,在国内并不常见,但在东南亚或是中美洲和南美洲较多,国内在前几年有贸易商进口后,整批给二手市场或商店出卖,但由于品质问题为店家惹来诸多麻烦,目前在国内二手市场这种器材已非常少。
5.特定产品。这种从国外进口的二手器材是为特定对象所需求而收购的,其购买对象大多为一些喜欢收集古董器材的发烧友。目前国内有一些二手商专门由特定的渠道向国外收购如JBL、Marantz、McIntosh、Dynaco、Leak、Quad、Tannoy等古董器材,进口后略加整修,再卖给特定的消费对象。买这种古董器材,如销售的商家在技术或是零件的供求上有任何一项不足,那么这将是一项风险较高的购买行为,因此,如果 发烧友想买这种20世纪50、60年代的古董器材,希望能先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维修保养?在有故障时能否顺利地取得同规格或是代用零件?销售商家是否能代理维修业务?他们的经营和维修音响的经验如何?如果日后想脱手转让,是否容易出手?”等这几个问题再决定。
上述各种情况下所产生的二手机,因产品来源以及使用环境的不同,在品质上有极大的差异,因此选择上需格外小心。不论是胆机或是一些知名的HiEnd品牌,在一般的情况下,越旧的产品,品质风险越高,因此在选购前,最好先参考一些杂志或是请教一些资深的玩家再作决定。